宏观资讯:
近日 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、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《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(发改能源〔2024〕1128号 ,以下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 。
《行动方案》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总体考虑:
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时间跨度长、涵盖领域广、涉及方面多 ,各发展阶段侧重点不同 ,需统筹推进实施 。《行动方案》着重从三个方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。一是切实落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 。围绕“清洁低碳、安全充裕、经济高效、供需协同、灵活智能”二十字方针 ,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应提出专项行动 ,统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协调发展 。二是力求解决近期关键问题 。立足当前发展阶段 ,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 ,明确2024—2027年重点任务 ,务求尽快取得成果 ,服务当前电力系统转型发展实际需要 。三是采用先行先试的工作方法 。在各项关键领域中 ,选取攻关收益高、提效潜力大、引领效应强的方向开展探索 ,发挥好试点的引领带动作用 ,以“小切口”解决“大问题” 。
《行动方案》重点开展的专项行动:
一是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 。新型电力系统“双高”(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)特性日益凸显 ,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风险挑战 。针对电力系统生产结构、运行机理和功能形态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稳定问题 ,《行动方案》提出着力优化加强电网主网架、提升新型主体涉网性能、推进构网型技术应用、持续提升电能质量 ,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安全稳定保障 。
二是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 。目前 ,在运跨省区输电通道主要输送煤电、水电等传统电力 ,新能源电量占比较低 。随着“沙戈荒”大型风希尔顿电子娱乐网站8159伏基地、水风光综合基地的有序建设 ,新能源外送消纳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。为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需要 ,《行动方案》提出提高在运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、开展新增输电通道先进技术应用 ,依托先进的发电、调节、控制技术 ,实现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 。
三是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 。近年来 ,雨雪冰冻、台风、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,用户供电可靠性受到影响;分布式新能源、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新型主体大规模并网 ,对配电网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 。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对配电网在电力保供和转型方面的新要求 ,《行动方案》提出组织编制建设改造实施方案 ,健全配电网全过程管理 ,制定修订一批配电网标准 ,建立配电网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,实现与源、荷、储的协调发展 。
四是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行动 。随着大量新型主体接入 ,电力系统可控对象从以源为主扩展到源网荷储各环节 ,控制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,调控方式需从传统的“源随荷动”向“源网荷储融合互动”转变 ,调控技术手段和智能化水平亟待升级 。为优化完善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调度系统 ,《行动方案》提出加强智慧化调度体系总体设计 ,着力创新新型有源配电网调度模式 。
五是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 。目前 ,风电在电力规划中参与平衡的比例较低 ,负荷晚高峰时段光伏参与平衡的比例基本为零 ,新能源可靠出力水平亟待提升 。为提升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、创新风光储互补及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模式 ,《行动方案》提出着力打造一批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 ,实现新能源置信出力提升至10%以上;探索实施一批算力与电力协同项目 ,提高数据中心绿电占比;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智能微电网项目 ,提升新能源发电自发自用比例 。
六是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 。未来一段时期 ,煤电仍是我国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支撑电源 ,实现碳达峰目标要加快低碳化改造 ,进一步提升运行灵活性 。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对煤电加快转型升级的要求 ,《行动方案》以清洁低碳、高效调节、快速变负荷、启停调峰为主线任务 ,开展新一代煤电试验示范;应用零碳或低碳燃料掺烧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煤电技术路线 ,促进煤电碳排放水平大幅下降;推动新一代煤电标准建设 ,重点完善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标准体系 。
七是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行动 。近年来 ,部分地区的新能源短期内快速发展 ,灵活调节资源与新能源在建设规模、时序上相互衔接不足 ,新能源消纳压力逐渐增加 。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持续增长的实际 ,在用好常规调节措施的基础上 ,《行动方案》提出充分发挥新型储能调节能力 ,通过建设一批共享储能电站、探索应用一批新型储能技术 ,加快实现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,同步完善调用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。
八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 。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“快车道” ,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对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。同时 ,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储能资源 ,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提供了更多选择 。针对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需求及储能资源的有效利用 ,《行动方案》提出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 ,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 ,建立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,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与能源转型融合发展
九是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行动 。负荷侧灵活调节资源的充分调用 ,有助于缓解尖峰负荷问题、促进低谷时段新能源消纳 。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供需协同、灵活智能的建设要求 ,《行动方案》提出开展典型地区高比例需求侧响应 ,充分激发需求侧响应活力 ,典型地区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5%或以上 ,具备条件的典型地区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10%左右;利用源荷储资源建设一批虚拟电厂 ,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,完善相关规则 ,提升电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 。
【本文来源:国家能源局】
【本次分享仅供学习交流 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。】